



閃存芯片上的閃存顆粒質優與否,關系到閃存芯片的讀取速度、容量、壽命以及價格等結果。閃存顆粒是存儲原料,閃存顆粒可以說是閃存芯片的核心。存儲芯片所使用的閃存顆粒類型、等級、品牌均影響著產品的性能、特性、品質,以下我們從閃存顆粒類型了解閃存芯片的核心—數據“倉庫”。
采用閃存顆粒來進行存儲是閃存芯片的主要特點,可以說閃存顆粒就像倉庫,用來存放大量數據。根據密度差異閃存顆粒會主要分為SLC、MLC、TLC、QLC、PLC(未面世)五種類型:
SLC(全稱:Single-Level Cell)
又稱為單層式儲存 ,即每單元存儲1bit信息(1bit/cell)。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存儲容量,這也意味著采用SLC顆粒的閃存芯片容量注定不會太大,但除了這個“缺憾”之外,SLC的其他方面則要更加優于其他類型的閃存顆粒。
SLC的擦寫壽命是5種顆粒中最長的,能夠達到約10萬次。另外SLC也是五種顆粒類型中讀寫速度最快、讀寫數據最精確、質量最好同時造價也是最貴的顆粒。
MLC(全稱:Multi-Level Cell)
又稱為雙層式儲存 ,即每單元存儲2bit信息(2bit/cell)。存儲容量比SLC大,成本相對于SLC大大降低。
但MLC的擦寫壽命要比SLC差不少,僅能夠達到約1萬次。且相較于SLC,MLC的讀寫速度、質量、精確度次于SLC,成本相對高于除SLC以外的其他顆粒,目前多用于工業存儲中。
TLC(全稱:Trinary-Level Cell)
又稱為三層式儲存 ,即每單元存儲3bit信息(3bit/cell)。到此可以看出這五種閃存顆粒每單元可存儲的信息是層層遞進的,都是在上一個的基礎上+1bit信息,容量越來越大。
TLC是目前最常見到的閃存顆粒,應用非常廣泛,其擦寫壽命能夠達到約1000次。雖然在數據上,TLC的讀寫速度、顆粒質量以及壽命都不及SLC和MLC,但其成本低得多,如果作為日常使用其實能完全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。目前TLC多用于市面上的固態硬盤中。
QLC(全稱:Quad-Level Cell)
又稱為四層式儲存 ,即每單元存儲4bit信息(4bit/cell)。其擦寫壽命相對較短,僅能夠達到150次,但存儲密度最大、成本也最低,優勢還是很明顯的。目前主要應用于大容量的固態硬盤。
PLC(全稱:Penta-level cell)
又稱為五層式儲存,即每單元存儲5bit信息(5bit/cell)。該閃存顆粒目前還沒有正式產品發布,但有希望在未來的幾年內問世,相信能夠為SSD產品帶來更大的存儲空間和單元存儲更低的成本。不過PLC的推廣將很大受限于它的速度和壽命,還需進一步了解。
根據上述內容可將閃存顆粒按照數據穩定性、速度以及價格排序為SLC>MLC>TLC>QLC>PLC,容量則相反SLC<MLC<TLC<QLC<PLC。固態硬盤品牌多數使用的是TLC閃存顆粒,雖然速度和壽命上不及使用SLC和MLC顆粒的固態硬盤,但搭配上優秀的主控以及高速接口,運用了3D NAND技術的3D TLC顆粒實現了性能躍進。